什麼!?A型流感、B型流感之後,接下來還有腸病毒?
從農曆年持續延燒到現在,全台籠罩在流感病毒的威脅下,門診急診不斷的流感病例,大小重症死亡案例攀升,加上接下來的腸病毒71型蠢蠢欲動,可以說人人聞病毒色變!
今年的許多案例發現,有些即便是已施打流感疫苗仍得到流感,被質疑是否疫苗防護力不夠,有些患者A型流感初癒,馬上又被傳染B型流感,全家大小咳個不停,小孩發燒、大人也疲於奔命,在捷運裡聽到隔壁的人咳嗽,都忍不住下意識的往邊邊靠個兩步,深怕下一秒病毒看上的就是自己。
目前醫學上普遍的共識就是感冒還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戰勝細菌病毒,西醫的處方大多只是症狀治療,發燒就服用退燒藥、咳嗽就止咳,用藥不外乎普拿疼、抗生素,但是即便如此,許多民眾在得到感冒流感第一個反應要不就是自行服用西藥成藥,要不就是跑急診、門診,診間大排長龍、病毒滿天飛、你咳我也咳。事實上,就中醫的觀點來說,與其大排的症狀治療用藥,根本上還是在於提升人體免疫力,才是對付每年不斷變異病毒的最佳方式。
舉這次B型流感為例,一開始出現身體疼痛、倦怠、身重、畏寒、發高燒、食慾不振、喉咽腫脹等等症狀,在中醫典籍中,為外來邪氣所造成,中醫師會針對個人不同體質與脈象開立處方,幫助身體恢復調節平衡,以迅速緩解症狀,此外,中醫的重點是保持身體正氣的充盈,讓人可以依舊保持活動力與食慾,胃氣一旦顧護住了,後援部隊就可以源源不絕地供應能量給衛外的作戰部隊,激活免疫系統,不損傷腸胃。
所以,不要再誤認中醫就是慢慢調理、療效慢。對證下藥,感冒?流感?看中醫也可以!
本網誌不提供醫療諮詢,僅為王醫師個人行醫手札,引用請註明出處。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恭喜王志行醫師榮獲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第八十六屆國醫節 「中醫藥優良學術著作獎」
長久以來,對於中醫經典《傷寒論》藥物重量的古今折算一直存在著爭議,目前在用藥劑量的古今轉換上基本有四種,包括一兩等於15.6克、3.75克、1.3克與13.75克。現今臨床中醫師開立藥物劑量,多參照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提出的「今古異制,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以及汪昂《湯頭歌訣》:「大約古用一兩,今用一錢足矣」的換算方式,即為一兩等於3.75克。然而,在同一方劑的組成藥材中,若有以非重量度量的藥物時,例如用體積為單位量秤藥物,即出現與重量度量藥材之間的不合理落差。本研究比較以重量計量與非重量計量的藥材間之實物份量,以及比較煎煮時所需水量與總藥材量之間的相對份量,配合文獻中關於古文物考證的發現,檢視那一種重量的折合計算方式較符合《傷寒論》原方劑量的精神,結果顯示一兩應等於13.75克。此換算方式提供了現代中醫師一個比較貼近經方原貌的臨床劑量使用方式。
感冒時,看中醫也能快又有效!
自從發現抗生素之後,人類戰勝了許多難治之症,大大提昇了對抗疾病的能力,這原本是件可喜可賀的事,但是,時至今日,抗生素的濫用與誤用仍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就以一般常見的感冒與流感,居然佔台灣健保的大筆支付來看,可以想見國人罹患感冒與流感的比率是相當高的。
以2016年的A型流感與B型流感為例,從農曆年一直延續到將近清明,全台持續出現罹患流感的病例,甚至不少因流感而死亡的民眾讓令人不勝唏噓。大家一直質疑流感疫苗的效力問題,幾乎四季都會呈現,流感可謂是防不勝防,雖然不見得每每都造成死亡案例,但是所引起的群聚感染與所造成的家庭社會成本負擔,卻變成人人都在抗流感。
但是,一旦面臨流感,大家就醫首先想到是急診室、西醫、西藥,極少數的比例會因為感冒或流感馬上就診中醫與服用中藥,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普羅大眾對於中草藥的概念就是~~中醫是調理身體的,中藥的功效是很慢才會顯現療效的。所以,一旦發燒、咳嗽、咽喉腫痛、腹瀉、、等急性症狀出現,往往西醫門診或急診室總是大排長龍,而「敢」冒著生命危險、棄家屬意見不顧,在第一時間就診中醫的民眾,一定是中醫師原來死忠的患者,或是曾因為感冒或流感被中醫給治好的民眾,在「相信」中醫的前提之下,奮不顧身地捨棄克流感、放下普拿疼、拒絕打針吃抗生素等等。
醫學發展至今,越來越清楚許多疾病發生的原因,對於治療與診斷也漸漸明朗化,而感冒與流感在中醫的範疇裡是屬於傷風、中風、外感疾病,面對邪氣入侵人體,中醫藥的角度與西藥還是有差別的,目前的抗病毒藥療效還不明顯,這表示人類對於製造抗病毒藥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這也顯示,也許不適合採用毒殺病毒的方式,而是應該採取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思維,才是對付每年都會突變的流感病毒的好方法。
舉這次B型流感為例,一開始出現身體疼痛、倦怠、身重、畏寒、發高燒、食慾不振、喉咽腫脹等等症狀,這些外來邪氣所造成的諸多症狀,古書上早已記載,而且中醫師還會針對不同體質與脈象開立中藥,除了迅速緩解症狀之外,還能保持身體正氣的充盈,讓人可以依舊保持活動力與食慾,胃氣一旦顧護住了,後援部隊就可以源源不絕地供應能量給衛外的作戰部隊,激活免疫系統,不損傷腸胃。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氣溫驟冷驟熱,務必注意心血管疾病!
年節前的霸王級寒流,讓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年長者們不堪襲擊,年後雖然回溫,但隨即將至的寒流,又將給大家帶來莫大的危害,為什麼氣溫變化巨大,會給大家帶來身體損傷呢?三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已然揭櫫了養生大道,以《舉痛論》為例:「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炅氣(ㄐㄩㄥˇ熱也)就是熱氣,這段古老的文字提醒我們,當溫度變化很大的時候,寒氣與熱氣對我們體內的血脈影響很大,這也跟皮膚上的冷熱感受器有關,一般來說冷感受器(cold sensors)會偵測低於36度C的氣溫,而熱感受器(warm sensors)會偵測大於36度C的氣溫。另外還有位於下視丘的中心溫度感受器與控制中樞參與身體溫度的調控。
所以在《四氣調神大論》裡為大家提供了預防寒氣的方法,就是「閉藏」。原文是這樣說的:「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面對即將到來的寒氣逼人,建議年長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腎病、體虛者,盡量少出門活動,真的一定得要出門,頸部以上要保持溫暖,絕對不能受風寒。讓長輩們在家保持溫暖,以免悲劇發生。
所以在《四氣調神大論》裡為大家提供了預防寒氣的方法,就是「閉藏」。原文是這樣說的:「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面對即將到來的寒氣逼人,建議年長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腎病、體虛者,盡量少出門活動,真的一定得要出門,頸部以上要保持溫暖,絕對不能受風寒。讓長輩們在家保持溫暖,以免悲劇發生。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輕熟女40不到就停經 慎防未老先衰
輕熟女40不到就停經 慎防未老先衰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2016-02-09
輕熟女40不到就停經 慎防未老先衰
女性可得要多保養身體顧好每個月來一次的「好朋友」,以免更年期提早報到,恐會未老先衰!中醫師發現,已有許多30幾歲女性已然出現更年期症候群,或甚至不到40歲卵巢即已衰竭,這種提早進入更年期的趨勢,會讓身體的諸多系統失去平衡,千萬不可忽視這種未老先衰對於健康所造成的損害。
更年期會使臟腑虧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志行表示,更年期是種老化的現象,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女性荷爾蒙大量減少的時期,始發於停經前幾年,持續到停經後二到五年;簡單來說,就是指婦女從有生育能力到沒有生育力的過程。30幾歲女性出現更年期症候群,顯示臟腑提早虧損,更應早日就診,以便針對臟腑所表現出的虛實寒熱加以治療,使陰陽平和,恢復生機。
台灣更年期婦女約有230萬
根據統計,台灣更年期婦女大約有230萬,佔婦女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自然停經的年齡在45-55歲之間,其中有5到8成的人會產生許多不適感,在這段期間裡,由於女性雌激素下降會導致情緒不穩、睡眠障礙、血管運動症狀,西醫常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來改善情緒及血管舒縮等症狀。
中醫辨證論治解除更年期不適
不過;近年來,更年期婦女轉向中醫就診的人數大幅增加。王志行醫師指出,更年期症候群不一定會全部出現,而每個人的症狀深淺、發生頻率也不一,經由客製化且量身打造的中醫辨證論治,臨床上可以幫助更多婦女解除更年期的不適。
腎氣日漸衰退氣血陰陽不調
王志行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理論認為,婦女在停經前後時期,是腎氣日漸衰退的過程,此時臟腑功能會逐漸失調,而出現氣血陰陽不調的情形,譬如常見屬於虛熱證候的潮熱與盜汗,可以利用滋陰與清熱的方藥來治療;如果是心的氣陰不足,採用氣陰雙補的方式可以舒解心悸、驚慌。
骨質疏鬆腎精虧虛須注意
另外,骨質疏鬆也是更年期婦女特別要注意的。王志行醫師強調,骨質疏鬆是腎精虧虛的範疇,宜採用補腎方劑來做加減;大量中醫臨床上的觀察與證明,經過1到2個月之後,就能出現穩定的效果,逐步讓婦女朋友能夠安穩地度過更年期階段。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收伏小寶貝秋冬過敏性疾病
臺灣過敏兒滿街跑,根據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臺灣嬰幼兒過敏比率逐年攀升,每3人就有1人過敏,在臺北市等都會區兒童發生過敏機率更飆破5成。尤其在秋冬季節與節氣交換之際,日夜溫差大,加上臺灣氣候潮濕、乾燥交替不定,是各種過敏性疾病好發的時期,這其中又以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最多,流鼻水、鼻塞、搔癢等過敏症狀間接影響睡眠、妨礙孩子的生長發育,也讓許多父母煩惱不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志行表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常不足,使得衛外機能不固,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受到過敏原誘發各式呼吸系統或皮膚等過敏反應,在這個時節更應注重調和營衛,讓中醫幫助您收伏小寶貝秋冬過敏性疾病。
過敏是指當外來物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的各種炎症表徵。臺灣氣候潮濕溫暖,適合黴菌跟塵螨生長,加上空氣汙染、飲食習慣等各項因素,常會誘發人體過敏反應的發生。此外,除了環境因素之外,遺傳也是過敏發生的原因之一,通常父母其中之一有過敏性疾病,小孩可能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小孩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高達50~75%,是一般人的3~4倍。王志行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過敏性體質屬於多半是由於營衛不和造成的免疫力失調,因此,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原之外,調和體內營衛、增強抵抗力,是收伏秋冬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合於皮毛,所以小兒肺常不足、肺氣虛,一旦感受風寒、風熱、濕熱等,會造成呼吸系統過敏、免疫力降低及皮膚過敏等疾病。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做「鼻鼽」,是由於肺氣虛弱,衛表不固,犯及鼻竅,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導致打噴嚏、流清涕等過敏性鼻炎反應。此外,當津液停聚運行失據,水濕痰飲,阻礙肺的宣發肅降,使肺氣上逆,造成喘、咳的表現,引發氣喘。又,肺宣散衛氣受損,則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之功能失調,在皮膚上則容易造成脫屑、苔癬化、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本病最令人困擾的特點就是陣發性的搔癢,特別是在夜裡,很多父母得半夜起來幫孩子抓癢,孩子痛苦,大人也不勝其擾。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五臟六腑的形與氣尚不足,尤以肺、脾、腎更為突出。肺主一身之氣,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脾常不足、腎常虛、肺常不足,使外邪容易侵入,因此,針對過敏性體質的小寶貝,王志行醫師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面對秋冬季節、天氣多變,調養小兒嬌嫩臟腑,首重宣肺固表、和脾暖胃、固腎益氣。過敏性鼻炎、氣喘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合併出現,是最令父母頭痛的小兒疾病之一,然其症狀常與一般感冒混淆,因此,當家中小寶貝有打噴嚏、流鼻水、揉眼、搔癢等症狀,千萬不可輕忽,以免邪氣內陷、伏邪日久,損害更深,讓專業的中醫師與您一起收伏小寶貝的秋冬過敏性疾病。
過敏是指當外來物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的各種炎症表徵。臺灣氣候潮濕溫暖,適合黴菌跟塵螨生長,加上空氣汙染、飲食習慣等各項因素,常會誘發人體過敏反應的發生。此外,除了環境因素之外,遺傳也是過敏發生的原因之一,通常父母其中之一有過敏性疾病,小孩可能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小孩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高達50~75%,是一般人的3~4倍。王志行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過敏性體質屬於多半是由於營衛不和造成的免疫力失調,因此,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原之外,調和體內營衛、增強抵抗力,是收伏秋冬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合於皮毛,所以小兒肺常不足、肺氣虛,一旦感受風寒、風熱、濕熱等,會造成呼吸系統過敏、免疫力降低及皮膚過敏等疾病。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做「鼻鼽」,是由於肺氣虛弱,衛表不固,犯及鼻竅,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導致打噴嚏、流清涕等過敏性鼻炎反應。此外,當津液停聚運行失據,水濕痰飲,阻礙肺的宣發肅降,使肺氣上逆,造成喘、咳的表現,引發氣喘。又,肺宣散衛氣受損,則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之功能失調,在皮膚上則容易造成脫屑、苔癬化、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本病最令人困擾的特點就是陣發性的搔癢,特別是在夜裡,很多父母得半夜起來幫孩子抓癢,孩子痛苦,大人也不勝其擾。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五臟六腑的形與氣尚不足,尤以肺、脾、腎更為突出。肺主一身之氣,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脾常不足、腎常虛、肺常不足,使外邪容易侵入,因此,針對過敏性體質的小寶貝,王志行醫師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面對秋冬季節、天氣多變,調養小兒嬌嫩臟腑,首重宣肺固表、和脾暖胃、固腎益氣。過敏性鼻炎、氣喘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合併出現,是最令父母頭痛的小兒疾病之一,然其症狀常與一般感冒混淆,因此,當家中小寶貝有打噴嚏、流鼻水、揉眼、搔癢等症狀,千萬不可輕忽,以免邪氣內陷、伏邪日久,損害更深,讓專業的中醫師與您一起收伏小寶貝的秋冬過敏性疾病。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天氣變化快 大寒要多吃薑
天氣變化快 大寒要多吃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2016-01-21
天氣變化快 大寒要多吃薑
最近天氣變化好快,一日晴一日雨的,讓人很不舒服,尤其是老人與小孩,更是容易感冒;在中醫門診裡,就常有人因為感冒就醫。中醫師建議,正值大寒時節,最好是多吃薑,可以禦寒,並應少吃偏寒的水果。
支氣管收縮易咳嗽不止
溫差變化太大,有不少人感冒了,也不是流感,就是小感冒,但卻咳個不停,還流鼻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王志行表示,氣溫下降,會導致支氣管收縮,進而容易出現咳嗽不止的情況。
王志行醫師指出,尤其是最近霧霾問題很嚴重,若是沒有戴口罩外出,往往就會使得咽喉黏膜出現過敏現象,再加上氣溫下降太快,溫差大,又下雨,都會導致感冒與過敏更加嚴重。
生薑可發散風寒溫肺止咳
對於感冒及咽喉炎的中醫治療;王志行醫師表示,中醫多以養肺氣藥,或是養陰清肺為主,常開的中藥包括桂枝湯及小青龍湯,好幫助病人能夠將吸入的灰塵排掉。
另外,平常養生保健方面,王志行醫師建議可以多吃薑,尤其是寒冷的天氣,吃薑可禦寒,而且寒性水果就要少吃。生薑的功效很多,生薑可以發散風寒,還可以溫肺止咳,平常冬天進補料理中,多會使用生薑,寒冬中喝上一杯薑湯,也能有禦寒效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