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性腸胃炎 中醫更重視癒後調養
急性腸胃炎多屬病毒或細菌感染,臨床症狀都是噁心、嘔吐、腹痛、水瀉等,大部分患者屬輕度症狀,但嚴重時,可能會引起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腸穿孔、腹膜炎、便血、敗血症等合併症狀。
中醫辨證論治是依據病因和體質的差別,對於一樣是急性腸胃炎的患者,簡單區分成寒濕阻滯、腸胃濕熱、食滯腸胃、脾胃虛弱等不同類型,給予不同處方治療調理。例如:寒濕型腸胃炎多水瀉,但無惡臭,腸鳴腹脹,尤其在夏秋之際,寒邪穢氣使脾胃受損,此時常用「理中四逆輩」等方藥予以治療。
濕熱型腸胃炎則伴有陣痛、大便黃褐色臭,暑熱夾濕,內擾胃府,濁氣上逆則噁心嘔吐,此時常使用五苓散或瀉心湯系列等方劑治療。
脾胃為後天之本與生化之源,養生尤賴脾胃臟腑之氣能暢達地升降與出入,因此,除了診斷為何種證型的腸胃炎,並給予治療外,更須重視癒後的調養。
寒者忌冰冷,熱者忌辛、辣、烤、烈酒是一般顧養脾胃的法則。
另外,中醫對疾病的預防有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說法,人體的抵抗力若是健全,細菌或病毒等就不容易侵入人體,即使外邪入侵人體,自身抗病的能力好,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驅邪外出,並能減輕疾病所帶來的危害。
平常善於調理脾氣與整腸固胃,面對急性腸胃炎一定不驚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9/today-health7.htm